《日經新聞》今(17)日報導,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7201.T)已將新款 Leaf 電動車在 9 月至 11 月的生產計畫下修超過一半,主因是電池採購進度延遲,導致產量無法如預期提升。日產方面則回應表示,對於屬於推測性的媒體報導不予置評,不過強調新車型的開發與量產準備仍按照原定進度推進,年底前正式推出市場的時程不會受到影響。
《日經新聞》今(17)日報導,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7201.T)已將新款 Leaf 電動車在 9 月至 11 月的生產計畫下修超過一半,主因是電池採購進度延遲,導致產量無法如預期提升。日產方面則回應表示,對於屬於推測性的媒體報導不予置評,不過強調新車型的開發與量產準備仍按照原定進度推進,年底前正式推出市場的時程不會受到影響。
《日經新聞》今(17)日報導,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7201.T)已將新款 Leaf 電動車在 9 月至 11 月的生產計畫下修超過一半。(圖/科技島資料照)電池良率不足 生產規模縮水
根據《日經》消息,日產一家關聯企業的電池產線出現良率偏低的狀況,造成電池供應無法滿足需求,直接影響新 Leaf 的量產計畫。雖然報導並未透露原始或修正後的明確數字,但指出在日本東部栃木縣的工廠,產量已經縮減,每月恐減少多達數千輛。該廠是日產在日本的關鍵生產基地,主要負責新款 Leaf 供應美國與日本市場。
日產雖未正面證實細節,但強調新車研發進度未受阻礙,依然朝年底上市的目標邁進。市場人士解讀,這顯示日產希望藉由新品帶來轉機,重新穩固其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地位。
Leaf 承擔轉型重任 歷史地位特殊
Leaf 自 2010 年首度問世時,被視為全球最早進入大眾市場的量產電動車之一,讓日產在電動車領域建立先行者優勢。然而,隨著特斯拉、比亞迪等競爭者加速崛起,以及各大傳統車廠相繼加碼投資電動化,日產的先發優勢逐漸消退,甚至被外界批評在電動車布局上落後。
公司寄望新一代 Leaf 能成為翻轉形象的關鍵,並重新展現日產在純電領域的實力。不過,生產不順利的消息,可能讓市場對這款承擔轉型重任的車型抱持更多觀望態度。
生產挑戰並非首例 股價反應冷淡
這並非日產首次在電動車生產上遭遇挑戰。早在 2023 年,另一款電動車 Ariya 就因栃木廠的高科技產線出現技術問題,導致量產受阻並延遲交付。外界認為,這反映出日產在新世代電動車製程上的調校仍需時間。
在《日經》報導出爐前,日產股價當日收跌 0.4%,表現落後於基準日經指數 0.3% 的漲幅,顯示投資人對相關消息反應謹慎。市場普遍關注,若新 Leaf 產量問題延續,可能進一步影響日產在美日兩大市場的競爭力。
雖然公司強調年底推出新款 Leaf 的時程不變,但外界普遍認為,如何確保電池供應穩定與量產順利,才是日產能否在電動車戰局中重拾聲勢的關鍵。
來源:路透社
這篇文章 日經:日產因電池短缺下修新 Leaf 產量計畫 年底上市進度不變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日經新聞》今(17)日報導,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7201.T)已將新款 Leaf 電動車在 9 月至 11 月的生產計畫下修超過一半,主因是電池採購進度延遲,導致產量無法如預期提升。日產方面則回應表示,對於屬於推測性的媒體報導不予置評,不過強調新車型的開發與量產準備仍按照原定進度推進,年底前正式推出市場的時程不會受到影響。
《日經新聞》今(17)日報導,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7201.T)已將新款 Leaf 電動車在 9 月至 11 月的生產計畫下修超過一半,主因是電池採購進度延遲,導致產量無法如預期提升。日產方面則回應表示,對於屬於推測性的媒體報導不予置評,不過強調新車型的開發與量產準備仍按照原定進度推進,年底前正式推出市場的時程不會受到影響。
《日經新聞》今(17)日報導,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7201.T)已將新款 Leaf 電動車在 9 月至 11 月的生產計畫下修超過一半。(圖/科技島資料照)電池良率不足 生產規模縮水
根據《日經》消息,日產一家關聯企業的電池產線出現良率偏低的狀況,造成電池供應無法滿足需求,直接影響新 Leaf 的量產計畫。雖然報導並未透露原始或修正後的明確數字,但指出在日本東部栃木縣的工廠,產量已經縮減,每月恐減少多達數千輛。該廠是日產在日本的關鍵生產基地,主要負責新款 Leaf 供應美國與日本市場。
日產雖未正面證實細節,但強調新車研發進度未受阻礙,依然朝年底上市的目標邁進。市場人士解讀,這顯示日產希望藉由新品帶來轉機,重新穩固其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地位。
Leaf 承擔轉型重任 歷史地位特殊
Leaf 自 2010 年首度問世時,被視為全球最早進入大眾市場的量產電動車之一,讓日產在電動車領域建立先行者優勢。然而,隨著特斯拉、比亞迪等競爭者加速崛起,以及各大傳統車廠相繼加碼投資電動化,日產的先發優勢逐漸消退,甚至被外界批評在電動車布局上落後。
公司寄望新一代 Leaf 能成為翻轉形象的關鍵,並重新展現日產在純電領域的實力。不過,生產不順利的消息,可能讓市場對這款承擔轉型重任的車型抱持更多觀望態度。
生產挑戰並非首例 股價反應冷淡
這並非日產首次在電動車生產上遭遇挑戰。早在 2023 年,另一款電動車 Ariya 就因栃木廠的高科技產線出現技術問題,導致量產受阻並延遲交付。外界認為,這反映出日產在新世代電動車製程上的調校仍需時間。
在《日經》報導出爐前,日產股價當日收跌 0.4%,表現落後於基準日經指數 0.3% 的漲幅,顯示投資人對相關消息反應謹慎。市場普遍關注,若新 Leaf 產量問題延續,可能進一步影響日產在美日兩大市場的競爭力。
雖然公司強調年底推出新款 Leaf 的時程不變,但外界普遍認為,如何確保電池供應穩定與量產順利,才是日產能否在電動車戰局中重拾聲勢的關鍵。
來源:路透社
這篇文章 日經:日產因電池短缺下修新 Leaf 產量計畫 年底上市進度不變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日經新聞》今(17)日報導,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7201.T)已將新款 Leaf 電動車在 9 月至 11 月的生產計畫下修超過一半,主因是電池採購進度延遲,導致產量無法如預期提升。日產方面則回應表示,對於屬於推測性的媒體報導不予置評,不過強調新車型的開發與量產準備仍按照原定進度推進,年底前正式推出市場的時程不會受到影響。
《日經新聞》今(17)日報導,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7201.T)已將新款 Leaf 電動車在 9 月至 11 月的生產計畫下修超過一半,主因是電池採購進度延遲,導致產量無法如預期提升。日產方面則回應表示,對於屬於推測性的媒體報導不予置評,不過強調新車型的開發與量產準備仍按照原定進度推進,年底前正式推出市場的時程不會受到影響。
《日經新聞》今(17)日報導,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7201.T)已將新款 Leaf 電動車在 9 月至 11 月的生產計畫下修超過一半。(圖/科技島資料照)電池良率不足 生產規模縮水
根據《日經》消息,日產一家關聯企業的電池產線出現良率偏低的狀況,造成電池供應無法滿足需求,直接影響新 Leaf 的量產計畫。雖然報導並未透露原始或修正後的明確數字,但指出在日本東部栃木縣的工廠,產量已經縮減,每月恐減少多達數千輛。該廠是日產在日本的關鍵生產基地,主要負責新款 Leaf 供應美國與日本市場。
日產雖未正面證實細節,但強調新車研發進度未受阻礙,依然朝年底上市的目標邁進。市場人士解讀,這顯示日產希望藉由新品帶來轉機,重新穩固其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地位。
Leaf 承擔轉型重任 歷史地位特殊
Leaf 自 2010 年首度問世時,被視為全球最早進入大眾市場的量產電動車之一,讓日產在電動車領域建立先行者優勢。然而,隨著特斯拉、比亞迪等競爭者加速崛起,以及各大傳統車廠相繼加碼投資電動化,日產的先發優勢逐漸消退,甚至被外界批評在電動車布局上落後。
公司寄望新一代 Leaf 能成為翻轉形象的關鍵,並重新展現日產在純電領域的實力。不過,生產不順利的消息,可能讓市場對這款承擔轉型重任的車型抱持更多觀望態度。
生產挑戰並非首例 股價反應冷淡
這並非日產首次在電動車生產上遭遇挑戰。早在 2023 年,另一款電動車 Ariya 就因栃木廠的高科技產線出現技術問題,導致量產受阻並延遲交付。外界認為,這反映出日產在新世代電動車製程上的調校仍需時間。
在《日經》報導出爐前,日產股價當日收跌 0.4%,表現落後於基準日經指數 0.3% 的漲幅,顯示投資人對相關消息反應謹慎。市場普遍關注,若新 Leaf 產量問題延續,可能進一步影響日產在美日兩大市場的競爭力。
雖然公司強調年底推出新款 Leaf 的時程不變,但外界普遍認為,如何確保電池供應穩定與量產順利,才是日產能否在電動車戰局中重拾聲勢的關鍵。
來源:路透社
這篇文章 日經:日產因電池短缺下修新 Leaf 產量計畫 年底上市進度不變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日經新聞》今(17)日報導,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7201.T)已將新款 Leaf 電動車在 9 月至 11 月的生產計畫下修超過一半,主因是電池採購進度延遲,導致產量無法如預期提升。日產方面則回應表示,對於屬於推測性的媒體報導不予置評,不過強調新車型的開發與量產準備仍按照原定進度推進,年底前正式推出市場的時程不會受到影響。
《日經新聞》今(17)日報導,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7201.T)已將新款 Leaf 電動車在 9 月至 11 月的生產計畫下修超過一半,主因是電池採購進度延遲,導致產量無法如預期提升。日產方面則回應表示,對於屬於推測性的媒體報導不予置評,不過強調新車型的開發與量產準備仍按照原定進度推進,年底前正式推出市場的時程不會受到影響。
《日經新聞》今(17)日報導,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7201.T)已將新款 Leaf 電動車在 9 月至 11 月的生產計畫下修超過一半。(圖/科技島資料照)電池良率不足 生產規模縮水
根據《日經》消息,日產一家關聯企業的電池產線出現良率偏低的狀況,造成電池供應無法滿足需求,直接影響新 Leaf 的量產計畫。雖然報導並未透露原始或修正後的明確數字,但指出在日本東部栃木縣的工廠,產量已經縮減,每月恐減少多達數千輛。該廠是日產在日本的關鍵生產基地,主要負責新款 Leaf 供應美國與日本市場。
日產雖未正面證實細節,但強調新車研發進度未受阻礙,依然朝年底上市的目標邁進。市場人士解讀,這顯示日產希望藉由新品帶來轉機,重新穩固其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地位。
Leaf 承擔轉型重任 歷史地位特殊
Leaf 自 2010 年首度問世時,被視為全球最早進入大眾市場的量產電動車之一,讓日產在電動車領域建立先行者優勢。然而,隨著特斯拉、比亞迪等競爭者加速崛起,以及各大傳統車廠相繼加碼投資電動化,日產的先發優勢逐漸消退,甚至被外界批評在電動車布局上落後。
公司寄望新一代 Leaf 能成為翻轉形象的關鍵,並重新展現日產在純電領域的實力。不過,生產不順利的消息,可能讓市場對這款承擔轉型重任的車型抱持更多觀望態度。
生產挑戰並非首例 股價反應冷淡
這並非日產首次在電動車生產上遭遇挑戰。早在 2023 年,另一款電動車 Ariya 就因栃木廠的高科技產線出現技術問題,導致量產受阻並延遲交付。外界認為,這反映出日產在新世代電動車製程上的調校仍需時間。
在《日經》報導出爐前,日產股價當日收跌 0.4%,表現落後於基準日經指數 0.3% 的漲幅,顯示投資人對相關消息反應謹慎。市場普遍關注,若新 Leaf 產量問題延續,可能進一步影響日產在美日兩大市場的競爭力。
雖然公司強調年底推出新款 Leaf 的時程不變,但外界普遍認為,如何確保電池供應穩定與量產順利,才是日產能否在電動車戰局中重拾聲勢的關鍵。
來源:路透社
這篇文章 日經:日產因電池短缺下修新 Leaf 產量計畫 年底上市進度不變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