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金聲/嘉義
布袋虎尾寮文蛤養殖區內,有些因池水汙染而全軍覆沒的養殖池,己經一次到位放乾池水進行底泥翻土的日晒消毒,乾涸的池底中,卻擺放了數艘的膠筏,讓人看得霧剎剎,「這是在幹什麼」?
有人看了之後,很直覺的猜:一:養殖戶不養了,魚塭廢棄了,膠筏也不要用了,直接丟在池中。二:當初魚池乾涸時,膠筏就正巧在池中。這兩種猜測都太「酷帥」了。農鄉草地的風情,有時真的會考倒一些人。真正的答案是「防盜」,防止膠筏被盜走。
文蛤養殖池,只要池水受到汙染,一夕之間,池底數百萬顆的文蛤,不論大小,都必將全軍覆沒,每粒都是開口笑,養殖戶碰到如此的災情,只嘆老天不賞給飯吃,「目屎擦一擦」,進行「收屍」,再待來年。
文蛤養殖池,一旦遭到汙染,一定得將池中的文蛤殼全部撈起,堆放在岸邊或載運到附近的空地,成為「貝塚」。這樣的「貝塚」,在虎尾寮文蛤養殖區,年年可見,到處可見,一不小心,就有這樣的受災戶。
養殖戶的「收屍」工作,除了清除池底中的貝殼之外,就是直接放乾池水,進行底池的翻土日晒消毒,然後引進新水,重新「造水」,直到適合的酸鹹值後再重新放養文蛤幼苗。
翻底泥日晒消毒,就是雇用推土機下池,把底泥翻覆重新推平,進行長達一至二個月的日晒消毒。這個時候,原本用來「巡池」及收成使用的膠筏,也同時擺放到養殖池的中間,靜靜的「躺著」。
很多遊客看不懂這一幕,都猜不透這些膠筏為何放在池中間?為何不放在岸邊?難道這些膠筏也在進行日晒消毒嗎?
事實上,膠筏不會因池水汙染而「中毒」,更無需日晒消毒。養殖戶這麼做,就是為了「防盜」。因為這些膠筏如果放在岸邊或岸上,很容易就會被盜賊掌握養殖戶「休養期」不會來巡視的慣性,利用夜黑風高之際,開貨車直接吊上車偷載走。
這些膠筏可是很值錢的吶,膠筏大小分二種,平時巡池用的,一艘只需五六支膠管浮力就夠了,採收時承載採收機及文蛤的膠筏,浮力要大,比較大艘,必須由十幾支膠管組成。每支塑膠管三四千元,一艘造價至少都約四五萬元,如果被盜走,損失慘重。
所以,養殖戶土法煉鋼動腦筋,在翻整底泥後,順便用推土機把暫停使用的膠筏推到池中間置放,這樣做至少增加盜賊的困難度,盜賊至少還得到池中費力的把數百斤重的膠筏推上岸才能載走,費時又費力。
有些養殖池面積近一公頃,非常寬廣,池中央距岸邊至少還三、四十公尺的距離,加上底泥未乾,竊賊要踩著爛泥巴把數百公斤重的膠筏拖到岸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養殖戶說,池底消毒休養期間,養殖戶不會吃飽閒閒去巡視養殖池,曾經有養殖戶直接把膠筏放在岸邊或岸上而被偷走,他們也沒辦法把這數艘的膠筏載回家保管,只能如此這般增加盜賊的麻煩了,期待盜賊嫌太麻煩而放過。
蔡姓養殖戶說,整池的文蛤因池水汙染而暴斃,損失己經夠慘重了,如果連膠筏也被盜走,那就真的是「蒼天不仁,目屎從褲管流出來了」。
這些暫放在池中的膠筏,待池底經日晒消毒後,開始引進池水準備重新養殖時,水的浮力自然就會把膠筏浮撐上來,隨手一拉就可拉到岸邊,重新養殖文蛤幼苗後,養殖戶日夜都會巡池查看水質,就不怕被偷走了。
文蛤都是淺水養殖,水深約在30公分以下,但因怕踩踏到蟄伏在底泥不動如山的文蛤,因此,養殖戶不會踏入池中,巡池時都得撐著膠筏到池中用手撈,檢視文蛤的生長情況,所以,養文蛤,都必備膠筏。採收時至少得出動二艘,一艘載採收機,另一艘載採收上來的文蛤上岸清洗分級裝袋。有些養殖戶的孫子,會拜託阿公讓他去搭竹筏,但阿公直接拒絕「阿公吃飽太閒逆,麥亂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