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活躍老化理論與實踐,余嬪教授在屏東市樂齡學習中心分享學術專業和介紹若干知識重點,尤其歐盟活躍老化指數裡面拈出三項,這三個重點可以看到實踐如何引領潮流。
至於台灣「活躍老化實踐」有二項值得探討,即中高齡就業與環境永續。
首先提到「歐盟活躍老化」的定義,那是指人們在老年能持續參與正式勞動力,領取平等報酬自食其力,同時還有餘力貢獻無酬的生產力活動,過著健康、獨立、安全的生活。
其次引歐盟AAI的定義呼應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安全、參與的概念,同時特別強調社會參與以及整體性的活躍潛力。
第三、AAI定義方為四個面向:1就業2社會參與3獨立、健康與安全4活躍老化的潛力與支持性環境。
第四、台灣落實共融、 共好、共享、共生,必須納入「中高齡就業」,有專業輔導和一系列可行方案。
第五、台灣樂齡教育的推物,必須做到全面改變社會刻板印象,扭轉年輕人對於高齡的輕視甚至排斥的負面態度。
綜合上面提到的中外「高齡化」,加上台灣「少子化」,相關問題來得既急又快,若是不提早因應,聯合國的人類生活生存之願景,活躍老化三支柱 – 社會參與、身心健康、安全確保,終究是空言與笑話。
一旦高齡人口無法發揮人力「回收利用」或是「老人幫助老人」,年輕世代又兩手一攤表示「自身難保,愛莫能助」置身事外的態度,整個社會國家勢必陷入無助和擺爛的狀況。
余教授歸結出幾個要點: 「自己救自己」,身心健康才能生活自理,行有餘力更能助人。社會要有「友善環境」,訓練教育出樂意學習,樂意幫助高齡者的一群有專業,有素質的人。中興以人才為本,拯救高齡化社會更要人才投入,擬訂對策,方能行之有效。
其次,日本「下流老人」前車之鑑,讓我們更要警惕。物價飛漲,退休養老經濟出現黃燈的家庭不少。如何創造就業機會,法令保障高齡就業,其實與少子化一樣,屬於國安層級。
對於貧富兩極化的世代,許多中產階級對於維持起碼水平也有危機感。因此高齡就業必須多管齊下,變成社會共識,變成國家責任,產業界也必須配合支持。
以記者身邊同學年逾65,仍在職場受僱用的真實三件事例,逐一做說明,同時介紹,親眼見到澳洲老嫗九旬仍然經常開車送友人上醫院就診的真實事蹟,以證明台灣太「浪費高齡人力」,太輕視老人幫助老人的潛力。
成大土木畢業留學美國,當奇異電廠工程師的林先生,曾經告訴筆者:「為了維持家庭開銷,過上富裕生活,不能像台灣同學60歲就退休,只要公司要我,預計我會工作到75歲。」
海洋大學畢業,曾經在國內一流資訊公司工作,後來新加坡外商公司高薪聘用的蕭總經理,他同班同學全退休領勞保2-3年了,他在外商公司仍然兢兢業業在任上,表現一樣出色。
東海大學畢業留美的莊先生,在美國 碩士畢業進入保險公司,一直從事資訊主管工作,同學問他「怎麼還在工作?屆齡不退休嗎?」他嚴肅回答:「在美國你如此說話會挨告,罪名是年齡歧視。」
屏東市一位退伍軍人,家有兩幢房子,孩子上進,他領有退伍金,廿多年來換過各種工作,努力賺錢,節省開支,儼然小富翁。但是他勤快找工作,墾丁百公里也去,高雄市通勤他也去,換工作不怕,有收入才安心。快七十歲依然拚搏,想報導他的故事,竟然低調謙遜,不敢現身說法,不要具名。
還有一位溫教官,軍訓教官五年,退伍轉私立學校當教師,又公立國中教師甄試考上國文教師,後來以學務主任屆齡退休;郭教官輔仁大眾傳播畢業,轉服軍訓教官,先在學校任教官,退伍到報社當記者,然後報考公職,最終來到在縣政府當公務員,65歲退休。
軍人有三個正式工作,溫、郭二人算是奇才。
從海外例子或是外商公司看,年齡不是問題,就業環境,沒有年齡歧視,讓人稱羡。至於教官換跑道,軍人什麼行業都做,不怕吃苦。相較於啃老族,年輕世代讓人搖頭,唏噓不已。
研習中,學員作業提出建議與結論:提供高齡就業機會,不是施捨,而是借重經驗,重視能力。高齡工作有時就是給年輕人一個榜樣,創造產值,拿姜太公例子太遠,看川普,拜登,許多人搖頭笑笑。但是張忠謀,郭台銘企業家不是受僱者,也無法類比。年齡不是問題,體力,心態才是關鍵,缺錢更是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