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個自製「衛星星系」福爾摩沙衛星8號(簡稱福衛8號),其中第一顆衛星(FS-8A)預計今年8月起運至美國、10月發射升空。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福衛8號設計與整合都在臺灣進行,關鍵元件自製率達84%。
臺灣第一個自製「衛星星系」福爾摩沙衛星8號(簡稱福衛8號),其中第一顆衛星(FS-8A)預計今年8月起運至美國、10月發射升空。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福衛8號設計與整合都在臺灣進行,關鍵元件自製率達84%。
我國首個自製衛星10月升空,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說,福衛8號關鍵元件自製率達84%。(圖/國科會提供)吳誠文15日出席「2025 AI創新應用論壇」時指出,上午陪總統賴清德去國家太空中心(TASA)視導福衛8號的整備近況,因為福衛8號的第1顆衛星,預計今年10月正式升空服役,現已進到最後階段的準備工作,包含抗輻射測試、振動測試、太空環境測試等。
延伸閱讀:結盟美國Astranis衛星公司!中華電信「台灣首顆專屬衛星」最快明年啟用
吳誠文說,臺灣要發展自主的應用系統,才能發展自己的產品及品牌,例如,國科會太空中心將在10月發射福衛8號,這顆衛星不僅84%的零組件都由臺灣公司提供,設計整合的工作更全部都在臺灣完成。
國科會進一步透過新聞稿說明,福衛8號為「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領銜的第一個計畫,由6(高解析度)加2(超高解析度)顆光學遙測衛星組成星系,自今年起逐年發射,預計2031年布建完成。
TASA主任吳宗信表示,福衛8號平面解析度比現役的福衛5號顯著提升,可為遙測成果帶來許多應用面的突破。福衛8號前6顆原始解析度1米、後2顆原始解析度小於1米,約為原先只可拍到「模糊車影」,進階到可辨識車輛形狀,分得出卡車與轎車。
吳宗信說,另福衛8號的星系以「團隊合作」模式進行取像任務,從太空中拍攝臺灣,取像頻率可由每2日再訪同一地點提高為每日3次,地表影像更清晰,為國土建構更綿密的影像監測網與地表影像資料庫。臺灣自主的衛星影像,不僅可協助國土規劃、災後判釋,更能主動進行偵查;臺灣也貢獻自主遙測衛星影像,協助外交部的國合會或國際組織「守望亞洲」專案,援助友邦及其他國家的災後影像判釋,讓世界知道「Taiwan can help」。
賴清德表示,太空科技是國家發展重點,包含氣象、光學遙測、合成孔徑雷達和通訊等衛星,都攸關國家安全及人民福祉,福衛8號能提高臺灣遙測地表影像的能力與效率,藉由打造自製、自主衛星的過程,帶動臺灣太空科技及產業的發展;感謝團隊辛勞,並期勉在6月底前完成所有衛星環境測試與測試後驗證,為起運及發射做好萬全準備。
國科會指出,福衛8號肩負提高衛星關鍵元件自製比例的任務,透過選用高可靠度的國產元件提升國內產業實力,輔以其他研發計畫,例如新創追星、被動反射面天線合成孔徑雷達酬載、通訊衛星研發、福衛9號、Beyond 5G低軌通訊衛星、光學酬載產業深耕計畫,目前已有66項元件或技術取得階段性成果。
這篇文章 我國首個自製衛星10月升空 吳誠文:福衛8號關鍵元件自製率達84%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