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大時事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地方時事

小林平埔族 / 黃山高 / 2022高雄小故事第二名/漾新聞

2025-06-22
閱讀時間:閱讀 1 分鐘
A A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甲仙區小林聚落是高雄境內非常完整的平埔族群,屬於西拉雅亞族的大武壠系平埔族,原居於台南大內鄉頭社村,明鄭以來屢受漢人占墾壓力而輾轉遷移到楠梓仙溪流域,有一部份族人遷居於甲仙「阿里關」。

    日治臺灣初期,臺灣總督府開採楠梓仙溪流域樟樹林,激起當地曹族抗拒,威脅腦丁安全,總督府就將阿里關平埔族人遷居於小林地區對付當地原住民,並將該處命名「小林」,同時規畫「五里埔」河階臺地給他們墾拓,此即小林聚落由來。

    平埔族人遷居小林,不但給予他們附近土地所有權,還教授耕種技術,小林平埔聚落是臺灣史上特例,腦業式微後,由桃竹苗南下的腦丁或返回原鄉,或遷居甲仙、美濃、杉林等客家聚落。

    國民政府遷臺後,有一部份阿里關西麓,嘉義縣與甲仙毗鄰村落如大埔等地閩南人遷移到小林從事竹筍加工業,外來人口才開始移入。

    小林地區平埔族信仰有「北極殿」及平埔「公廨」,據「甲仙鄉志」記載,「北極殿」是由坪林溪厝移駕奉祀,極可能與「鹿陶上帝廟」有關聯,與大武壠信仰有關。

    當地還有平埔公廨,奉祀的甕屬於「大滿族」形式,「公廨」是平埔族信仰中心,與漢人最大差異在於平埔族祀壺而不供奉神祇。

    依文獻記載,早期公廨是土目、通事會議決斷的所在,現今公廨是平埔族祖靈「阿立祖」休憩處所,公廨按照傳統搭設是「茅頂竹牆」,內部擺置有祀壺、向神座、向柱、石板、檳榔、烏秋、花圈等物,平埔族祭典與漢民族大異其趣,非常引人注目。

    原位於小林國小內的「小林平埔文物館」,是國內第一座以平埔歷史為主題的文物館。莫拉克風災卻不幸遭淹埋滅村,於五里埔永久屋基地重建小林平埔公廨文化園區,2012年3月正式營運,並推出常設展「回家-小林村的故事」。

    重建後的小林平埔文物館的「回家-小林村的故事」常設展,希望藉由展覽呈現這塊土地的故事,經由村民尋覓那份歸鄉返家的情感,帶領大家一同探尋先民在這塊土地生活的痕跡,和逐漸被遺忘、消逝的的傳統文化,娓娓道出小林村從風災前、歷經災變到重建的故事。(作者/黃山高)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黃山高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Buy JNews
廣告

甲仙區小林聚落是高雄境內非常完整的平埔族群,屬於西拉雅亞族的大武壠系平埔族,原居於台南大內鄉頭社村,明鄭以來屢受漢人占墾壓力而輾轉遷移到楠梓仙溪流域,有一部份族人遷居於甲仙「阿里關」。

    日治臺灣初期,臺灣總督府開採楠梓仙溪流域樟樹林,激起當地曹族抗拒,威脅腦丁安全,總督府就將阿里關平埔族人遷居於小林地區對付當地原住民,並將該處命名「小林」,同時規畫「五里埔」河階臺地給他們墾拓,此即小林聚落由來。

    平埔族人遷居小林,不但給予他們附近土地所有權,還教授耕種技術,小林平埔聚落是臺灣史上特例,腦業式微後,由桃竹苗南下的腦丁或返回原鄉,或遷居甲仙、美濃、杉林等客家聚落。

    國民政府遷臺後,有一部份阿里關西麓,嘉義縣與甲仙毗鄰村落如大埔等地閩南人遷移到小林從事竹筍加工業,外來人口才開始移入。

    小林地區平埔族信仰有「北極殿」及平埔「公廨」,據「甲仙鄉志」記載,「北極殿」是由坪林溪厝移駕奉祀,極可能與「鹿陶上帝廟」有關聯,與大武壠信仰有關。

    當地還有平埔公廨,奉祀的甕屬於「大滿族」形式,「公廨」是平埔族信仰中心,與漢人最大差異在於平埔族祀壺而不供奉神祇。

    依文獻記載,早期公廨是土目、通事會議決斷的所在,現今公廨是平埔族祖靈「阿立祖」休憩處所,公廨按照傳統搭設是「茅頂竹牆」,內部擺置有祀壺、向神座、向柱、石板、檳榔、烏秋、花圈等物,平埔族祭典與漢民族大異其趣,非常引人注目。

    原位於小林國小內的「小林平埔文物館」,是國內第一座以平埔歷史為主題的文物館。莫拉克風災卻不幸遭淹埋滅村,於五里埔永久屋基地重建小林平埔公廨文化園區,2012年3月正式營運,並推出常設展「回家-小林村的故事」。

    重建後的小林平埔文物館的「回家-小林村的故事」常設展,希望藉由展覽呈現這塊土地的故事,經由村民尋覓那份歸鄉返家的情感,帶領大家一同探尋先民在這塊土地生活的痕跡,和逐漸被遺忘、消逝的的傳統文化,娓娓道出小林村從風災前、歷經災變到重建的故事。(作者/黃山高)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黃山高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推薦閱讀

漾新聞|陽明交大高雄校區揭牌!啟動南台灣AI與半導體人才引擎

77年的堅持,讓愛無限延伸 門諾啟動偏鄉醫療零距離勸募計畫,為偏鄉續命前行!

行政院長卓榮泰訪視世大運代表團備戰情形 陳市長陪同期許高雄選手為國爭光

甲仙區小林聚落是高雄境內非常完整的平埔族群,屬於西拉雅亞族的大武壠系平埔族,原居於台南大內鄉頭社村,明鄭以來屢受漢人占墾壓力而輾轉遷移到楠梓仙溪流域,有一部份族人遷居於甲仙「阿里關」。

    日治臺灣初期,臺灣總督府開採楠梓仙溪流域樟樹林,激起當地曹族抗拒,威脅腦丁安全,總督府就將阿里關平埔族人遷居於小林地區對付當地原住民,並將該處命名「小林」,同時規畫「五里埔」河階臺地給他們墾拓,此即小林聚落由來。

    平埔族人遷居小林,不但給予他們附近土地所有權,還教授耕種技術,小林平埔聚落是臺灣史上特例,腦業式微後,由桃竹苗南下的腦丁或返回原鄉,或遷居甲仙、美濃、杉林等客家聚落。

    國民政府遷臺後,有一部份阿里關西麓,嘉義縣與甲仙毗鄰村落如大埔等地閩南人遷移到小林從事竹筍加工業,外來人口才開始移入。

    小林地區平埔族信仰有「北極殿」及平埔「公廨」,據「甲仙鄉志」記載,「北極殿」是由坪林溪厝移駕奉祀,極可能與「鹿陶上帝廟」有關聯,與大武壠信仰有關。

    當地還有平埔公廨,奉祀的甕屬於「大滿族」形式,「公廨」是平埔族信仰中心,與漢人最大差異在於平埔族祀壺而不供奉神祇。

    依文獻記載,早期公廨是土目、通事會議決斷的所在,現今公廨是平埔族祖靈「阿立祖」休憩處所,公廨按照傳統搭設是「茅頂竹牆」,內部擺置有祀壺、向神座、向柱、石板、檳榔、烏秋、花圈等物,平埔族祭典與漢民族大異其趣,非常引人注目。

    原位於小林國小內的「小林平埔文物館」,是國內第一座以平埔歷史為主題的文物館。莫拉克風災卻不幸遭淹埋滅村,於五里埔永久屋基地重建小林平埔公廨文化園區,2012年3月正式營運,並推出常設展「回家-小林村的故事」。

    重建後的小林平埔文物館的「回家-小林村的故事」常設展,希望藉由展覽呈現這塊土地的故事,經由村民尋覓那份歸鄉返家的情感,帶領大家一同探尋先民在這塊土地生活的痕跡,和逐漸被遺忘、消逝的的傳統文化,娓娓道出小林村從風災前、歷經災變到重建的故事。(作者/黃山高)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黃山高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Buy JNews
廣告

甲仙區小林聚落是高雄境內非常完整的平埔族群,屬於西拉雅亞族的大武壠系平埔族,原居於台南大內鄉頭社村,明鄭以來屢受漢人占墾壓力而輾轉遷移到楠梓仙溪流域,有一部份族人遷居於甲仙「阿里關」。

    日治臺灣初期,臺灣總督府開採楠梓仙溪流域樟樹林,激起當地曹族抗拒,威脅腦丁安全,總督府就將阿里關平埔族人遷居於小林地區對付當地原住民,並將該處命名「小林」,同時規畫「五里埔」河階臺地給他們墾拓,此即小林聚落由來。

    平埔族人遷居小林,不但給予他們附近土地所有權,還教授耕種技術,小林平埔聚落是臺灣史上特例,腦業式微後,由桃竹苗南下的腦丁或返回原鄉,或遷居甲仙、美濃、杉林等客家聚落。

    國民政府遷臺後,有一部份阿里關西麓,嘉義縣與甲仙毗鄰村落如大埔等地閩南人遷移到小林從事竹筍加工業,外來人口才開始移入。

    小林地區平埔族信仰有「北極殿」及平埔「公廨」,據「甲仙鄉志」記載,「北極殿」是由坪林溪厝移駕奉祀,極可能與「鹿陶上帝廟」有關聯,與大武壠信仰有關。

    當地還有平埔公廨,奉祀的甕屬於「大滿族」形式,「公廨」是平埔族信仰中心,與漢人最大差異在於平埔族祀壺而不供奉神祇。

    依文獻記載,早期公廨是土目、通事會議決斷的所在,現今公廨是平埔族祖靈「阿立祖」休憩處所,公廨按照傳統搭設是「茅頂竹牆」,內部擺置有祀壺、向神座、向柱、石板、檳榔、烏秋、花圈等物,平埔族祭典與漢民族大異其趣,非常引人注目。

    原位於小林國小內的「小林平埔文物館」,是國內第一座以平埔歷史為主題的文物館。莫拉克風災卻不幸遭淹埋滅村,於五里埔永久屋基地重建小林平埔公廨文化園區,2012年3月正式營運,並推出常設展「回家-小林村的故事」。

    重建後的小林平埔文物館的「回家-小林村的故事」常設展,希望藉由展覽呈現這塊土地的故事,經由村民尋覓那份歸鄉返家的情感,帶領大家一同探尋先民在這塊土地生活的痕跡,和逐漸被遺忘、消逝的的傳統文化,娓娓道出小林村從風災前、歷經災變到重建的故事。(作者/黃山高)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黃山高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分享130分享Tweet81分享

相關的文章

漾新聞|陽明交大高雄校區揭牌!啟動南台灣AI與半導體人才引擎
地方時事

漾新聞|陽明交大高雄校區揭牌!啟動南台灣AI與半導體人才引擎

2025-07-04
77年的堅持,讓愛無限延伸 門諾啟動偏鄉醫療零距離勸募計畫,為偏鄉續命前行!
地方時事

77年的堅持,讓愛無限延伸 門諾啟動偏鄉醫療零距離勸募計畫,為偏鄉續命前行!

2025-07-04
行政院長卓榮泰訪視世大運代表團備戰情形 陳市長陪同期許高雄選手為國爭光
地方時事

行政院長卓榮泰訪視世大運代表團備戰情形 陳市長陪同期許高雄選手為國爭光

2025-07-04
熱帶性低壓「丹娜絲」恐影響高雄地區 海洋局籲請漁友加強防範
地方時事

熱帶性低壓「丹娜絲」恐影響高雄地區 海洋局籲請漁友加強防範

2025-07-04
線上產業徵才專區與社區零距離接軌 嘉義縣推動在地就業
地方時事

線上產業徵才專區與社區零距離接軌 嘉義縣推動在地就業

2025-07-04
第3屆「福康嘉桃 壽比諸羅SHOW」活動 百位長輩溫馨同樂 祝福長輩平安健康
地方時事

第3屆「福康嘉桃 壽比諸羅SHOW」活動 百位長輩溫馨同樂 祝福長輩平安健康

2025-07-04
下一篇文章
熱!各地高溫上看36度 外出慎防「過量級」紫外線

熱!各地高溫上看36度 外出慎防「過量級」紫外線

2025泳渡澎湖灣熱血登場 1650位選手完成自我極限挑戰

2025泳渡澎湖灣熱血登場 1650位選手完成自我極限挑戰

最新新聞

信驊科技Cupola360採用UpGPT AI智能助手,構築Azure OpenAI共贏生態圈
國際時事

信驊科技Cupola360採用UpGPT AI智能助手,構築Azure OpenAI共贏生態圈

2025-07-04

閱讀更多
MIT新系統讓機器人不再靠感測器 「看」就能學會控制身體

MIT新系統讓機器人不再靠感測器 「看」就能學會控制身體

2025-07-04
漾新聞|陽明交大高雄校區揭牌!啟動南台灣AI與半導體人才引擎

漾新聞|陽明交大高雄校區揭牌!啟動南台灣AI與半導體人才引擎

2025-07-04
77年的堅持,讓愛無限延伸 門諾啟動偏鄉醫療零距離勸募計畫,為偏鄉續命前行!

77年的堅持,讓愛無限延伸 門諾啟動偏鄉醫療零距離勸募計畫,為偏鄉續命前行!

2025-07-04
行政院長卓榮泰訪視世大運代表團備戰情形 陳市長陪同期許高雄選手為國爭光

行政院長卓榮泰訪視世大運代表團備戰情形 陳市長陪同期許高雄選手為國爭光

2025-07-04

熱門推薦

2024熱帶農業博覽會之夢蝶湖地景佈置

2024熱帶農業博覽會之夢蝶湖地景佈置

2024-02-08
讀者投書/高齡長輩就醫竟成悲劇?家屬控訴國X醫院疑誤診敗血症並濫用藥物

讀者投書/高齡長輩就醫竟成悲劇?家屬控訴國X醫院疑誤診敗血症並濫用藥物

2025-06-19

《啵me之我的青春住了鬼》邵雨薇「打」破新極限! 武戲+歌仔戲 每天都像才藝比賽

2025-02-26
漾新聞|拒絕明星高中 他們選擇留在立志「上榜頂大不是夢」

漾新聞|拒絕明星高中 他們選擇留在立志「上榜頂大不是夢」

2025-06-19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兆X證券營業員蘇女遭控詐欺 王姓富商18萬元富人餐

2023-12-28
大時事

大時事是一個全方位的新聞媒體網站,專注報導國內外的最新消息。我們提供緊密關注世界各地重要事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議題的深入報導,讓讀者即時獲取全球動態。無論是國際局勢變化還是本地議題,大時事都將為您帶來精確可靠的新聞資訊。

近期文章

  • 信驊科技Cupola360採用UpGPT AI智能助手,構築Azure OpenAI共贏生態圈
  • MIT新系統讓機器人不再靠感測器 「看」就能學會控制身體
  • 漾新聞|陽明交大高雄校區揭牌!啟動南台灣AI與半導體人才引擎

分類

  • 健康與運動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影劇與娛樂
  • 旅遊與美食
  • 未分類
  • 生活與消費
  • 科技與產業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生活與消費
  • 健康與運動
  • 旅遊與美食
  • 國際時事
  • 地方時事
  • 科技與產業
  • 影劇與娛樂
  • 藝術與教育
  • 金融與財經

Copyright © 大時事 Big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