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太空總署(ESA)執行的「海拉號」(Hera)任務,在飛往目標小行星雙星系統「迪迪莫斯(Didymos)」與「迪莫弗斯(Dimorphos)」途中,成功拍攝到兩顆陌生小行星,作為重要的相機測試階段,為2026年底與主要觀測目標會合前做足準備。
歐洲太空總署(ESA)執行的「海拉號」(Hera)任務,在飛往目標小行星雙星系統「迪迪莫斯(Didymos)」與「迪莫弗斯(Dimorphos)」途中,成功拍攝到兩顆陌生小行星,作為重要的相機測試階段,為2026年底與主要觀測目標會合前做足準備。

《Space.com》報導,海拉號是為延續NASA於2022年執行的「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ART)任務成果而啟動的後續觀測計畫。當時,DART探測器成功撞擊迪莫弗斯,以測試改變小行星軌道的可行性,作為地球行星防禦的一環。海拉號則於2024年10月7日由ESA發射升空,預計2026年底抵達小行星雙星系統,展開為期六個月的精密觀測任務,評估撞擊造成的實際變化。
今年3月,海拉號經過火星進行重力加速,順勢進入小行星帶。在這段巡航期間,任務團隊利用機會測試其「小行星取景相機」(Asteroid Framing Camera),並鎖定兩顆遙遠小行星:Otero(編號1126)與Kellyday(編號18805),模擬未來捕捉迪迪莫斯與迪莫弗斯時的情境。
ESA飛行動力學工程師 Giacomo Moresco 表示:「海拉號目前運作穩定,因此我們可以在巡航期執行觀測程序測試,例如嘗試瞄準鄰近的小行星。」
小行星帶雖以密集著稱,但實際上空間極為廣闊,大多數小行星相距數百萬公里。這也讓捕捉微弱目標變得相當困難,對海拉號的操作團隊是一大挑戰。經過數週的計算與編程,團隊成功下達指令,讓海拉號轉向並鎖定目標進行觀測。
延伸閱讀:
韋伯望遠鏡驚人發現!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旁疑有巨型行星運行
台灣也要發展自己的太空產業鏈!TASA辦招商 電子五哥都來了
SpaceX與義大利簽署合作協議 將攜科學實驗登上火星之旅
中國載人登月計畫邁出關鍵一步 「攬月號」登月器通過關鍵測試
第一顆拍攝的目標是Otero,這是一顆A型小行星,成分含有豐富的橄欖石,可能來自早期原行星的地幔。該小行星距海拉號約300萬公里,團隊於5月11日進行連續三小時拍攝,每六分鐘拍一張,成功捕捉到其在星空中的移動軌跡。
接著在7月19日,海拉號成功拍攝到Kellyday,這顆小行星以美國高中生 Kelly Jean Day 命名,她於2003年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中獲得第三名。該小行星比Otero暗弱40倍,幾乎接近海拉號相機偵測能力的極限。儘管挑戰艱鉅,團隊仍成功辨識出其微弱影像。
這次測試不僅驗證海拉號的光學能力與目標追蹤性能,更提升未來觀測任務的精準性。Moresco 表示:「迪迪莫斯首次出現在視野時,也會只是星海中一個微小的光點,能夠提前模擬這樣的狀況,對後續操作極為重要。」
此外,這項技術驗證也展現海拉號具備快速指令轉向與應變能力,未來若有新發現的潛在威脅小行星或突然來訪的星際天體,海拉號有望成為即時觀測的支援平台。
Moresco 強調:「這次測試證明,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安全有效地讓海拉號鎖定新目標,為主任務的科學階段建立信心,也為未來快速反應的深空觀測建立運作架構。」
資料來源:Space.com
這篇文章 歐洲海拉號飛越小行星帶 首次捕捉微光小行星畫面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